江苏省工业网络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扎根江苏大学,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车辆工程、农机装备及数学等相关学科点进行建设,具备扎实的研究基础。实验室师资力量充足,研究队伍强大,其中骨干科研人员中教授及副教授42名、博导18名,四个研究方向每个方向教授及副教授至少10人。拥有江苏特聘教授2人,江苏省双创人才2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等省级人才14人。近几年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重大项目等一批国家及省部级高新技术课题,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0余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0余部。
实验室以不同工业背景下的网络安全技术为研究主题,各学科以此为契机集中优势力量,不仅打破了学科已有研究内容的边界,而且在安全技术需求下激发对新问题与新技术的解决和攻关,促进多学科安全技术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成果的产生。实验室致力于促使各行业与企业重视工业网络安全问题与安全技术研究,初步具备不同工业背景下各行业的“安全”优势,最终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控的完整工业网络,使得国家抵御工业网络安全风险的实力显著增强。实验室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主攻工业网络安全、智能车联网和农业物联网等前沿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本实验室立足于工业网络安全,围绕工业网络安全的三个生命周期(事前、事中、事后),应用示范于工业网络安全多个场景,设置了四个研究方向,总体可分为事前理论与技术体系、事中实时应对安全关键技术、事后处置追溯安全关键技术和特色的工业安全应用四类,具体情况包括:(1)工业网络控制系统内生安全理论与技术;(2)工控系统入侵检测及防御理论与技术;(3)工控安全监测及其内容审计关键技术;(4)工业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示范。这些研究方向涵盖了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多个方面,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贯彻教育部“新工科”战略和国家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战略大背景下,实验室优化重组可以推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学科特长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通过解决工业网络安全内生理论体系构建、实时识别和响应网络威胁技术、智能化监测和全面内容审计以及工业系统应用的安全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实验室在推动工业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室的研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实际需求,为地方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未来,实验室将继续保持学科优势,培育更多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不断推动科研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同时,将进一步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实际应用,服务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验室的优化重组,为江苏省的工业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和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