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数字农业农村基地(江苏大学)经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于2022年批准成立,依托江苏大学优势学科技术力量,服务宜兴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基地围绕宜兴市集约、高效、智能、安全、持续的都市智慧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遴选了9个科技服务团队,分别在智慧农业数字平台、智慧无人农场、水产养殖、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建设、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农业科技软科学、美丽乡村、茶产业精深加工、茶叶生产等方向开展科技短板攻关,重点开展智能农机装备与高效设施、农业智能管理、农业智能生产和农业智慧经营等技术、平台和产品研发,实现服务“三农”技术的精细化、合理化、全面化,解决了一批农业科技难题。
基地依托江苏大学农业信息化、农业机器人科技力量,与宜兴共建江苏大学——宜兴万亩现代农业智慧示范基地,以产业科技化、产业化生产为基础,打造全程精准管控与动态溯源的高品质、精品稻米、果蔬、水产生产模式,打造智慧化沉浸体验、产业链与利润链延长的都市农业示范区,针对苏南小田块特点和精细化农产品加工要求,将大数据、区块链、机器人、人工智能、云平台技术融合,开发了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探索农业4.0模式,开展实施了农机管理与农事作业标准化工程,实现了乡村资源和农业“产、收、售”一体的数字化管理,率先建成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现代农村信息管理示范工程,并积极进行推介推广。
基地服务宜兴共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需求,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统筹部署、优化布局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新建了“江苏宜兴丁蜀镇现代农业智能与信息化科技小院”、“江苏大学 (宜兴)现代农业智能和信息化研究院”、“江苏大学 (宜兴)智慧农业与农机智能应用研究院”等一批地方科研机构平台,极大地拓展了科研成果转化渠道,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基地紧密结合国家乡村振兴人才战略方针,综合运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现场实践教学与研讨交流等多种培训方式,系统构建培训课程体系模块,帮助各级基层干部提升理论水平,开拓视野,增强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的本领和能力,通过学习交流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乡村振兴之路;提升农村各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能人才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